孩子犯错后的连锁反应
“犯错的后果下载安装”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奇怪,但仔细想想,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生活中不断”下载安装”各种教训吗?就像那个四年级小朋友的故事——信息课上偷偷玩斗笔被老师没收铅笔盒,回家撒谎又被妈妈拆穿,最终不得不面对双重后果。这不正是一次完整的”犯错的后果”体验经过吗?
孩子最初选择撒谎时说:”你不说,我不说,他不说,谁知道呢?”这种侥幸心理我们大人何尝没有过?但难题在于,犯错的后果从不由于我们的掩耳盗铃而消失。就像电脑病毒,你以为关闭杀毒软件就没事了,实际上它正在后台悄悄下载安装更多恶意程序。
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
当孩子说”我以后再也不撒谎了”时,这真的是他内心觉悟,还是迫于父母压力的权宜之计?参考文章中指出了一个关键难题:父母只是起到了威慑影响,让孩子由于害怕而承认错误,却没有引导他真正领会犯错的后果。
这种教育方式就像只下载了杀毒软件却不更新病毒库——表面看起来难题解决了,实际上体系漏洞依然存在。孩子可能会想:”下次撒谎要更完美些”,而不是”诚恳才是最好的选择”。
“妈妈半信半疑地说:’那好,你明天把铅笔盒拿回来。'”——这句话暴露出几许家庭教育的通病啊!我们太注重结局(拿回铅笔盒),却忽略了经过(孩子的心路历程)。
构建内在控制体系
真正有效的”犯错的后果下载安装”应该是怎样的?参考文章给出了完美示范——通过一系列启发性难题,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是非观:
“当你那样说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?…现在为什么愿意说实话了?…其实你认为是对不起我,还是对不起你自己?…”
这些难题不是在追究责任,而是在引导自我反省。就像杰出的软件会在安装前告诉你:”这个程序将访问你的哪些数据”——让孩子清楚每个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,他才能做出明智选择。
“进步孩子的内在控制体系是素质教育和人性教育的重点课题。”这句话道破了家庭教育的真谛。外在约束总有漏洞可钻,只有内在的道德防火墙,才能让孩子在网络时代纷繁复杂的”下载选择”中保持清醒。
犯错的后果不需要刻意下载安装,它本就存在于每个选择的因果链中。聪明的教育不是阻止孩子犯错,而是帮助他们在错误中完成那次至关重要的”体系升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