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6日,25000株当归苗由武定荣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免费提供,经过整地覆膜、精细移栽,在5亩林地中扎根落地。此次试种成功后,田心乡将全面推广“党委牵头+企业供苗+合作社服务+农户参与”的进步模式,探索“种苗+技术+回收”一条龙服务体系,让“绿叶子”真正变成群众增收的“红票子”。不仅是田心乡,楚雄州多地因地制宜,正以生态资源为依托,探索进步林下经济,把“绿水青山”变成“金山银山”,绘就一幅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协同进步新图景。
在南华县龙川镇三峰山州级天然保护区瓦窑片区,养蜂人普有亮正忙着管理百余箱中华蜂。他的蜂桶原材料取自本地青松与罗汉松,蜂蜜质量高、销路好,一箱蜂年产蜂蜜3至8公斤,按每公斤120元计算,年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。“林中有蜜”成为当地特色品牌其中一个。同时,普有亮还通过保育采摘松茸、牛肝菌等林下食用菌,每年增收两三万元。为提升林菌产业进步水平,当地组建了保育促繁领导小组,设立科技指导员、党员示范带头人和管理小组,规范采菌行为,保护森林生态体系。目前,瓦窑村30户农户每年户均增收3至4万元。
生态土鸡也正在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增长点。在楚雄市八角镇洒洲村,村“两委”整合资源,在龙潭小组山林地建立土鸡养殖场,采用“生态+人工投喂”的方式,养殖本地土鸡200余只。通过每日定点投喂、环境巡视、病死清理等措施保障养殖效益。同时,实现鸡苗自产与农户收购双渠道,规划将养殖规模扩大至2000只以上,探索土鸡深加工产业,延伸产业链条,打造村级特色品牌,带动群众稳步增收。
在元谋县凉山乡冷水箐村,大片黑色遮阳网覆盖的山坡上,500亩金果榄中药材长势喜人。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体系和丰富的山地资源,村民通过流转闲置土地、参与种植管理,实现“租金+薪金”双收益。据估算,该基地2028年起进入采收期后,亩产约2吨。项目已带动30余人就近务工,创新务工收入20万元。
近年来,楚雄州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进步,全面拓展林下经济进步空间。全州各地陆续探索出“林药”“林蜂”“林禽”“林菌”等多元模式,为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未来,楚雄州将继续聚焦“林下+N”进步路径,科学利用森林资源,积极推进林下经济提质增效,不断拓宽“两山”转化通道,真正让“沉睡”的生态资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云南网记者段晓宇
来源:云南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