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源记译文:陶渊明的隐世桃源之梦

《桃花源记》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,讲述了一个渔人在无意中发现一个与世隔绝、宁静和谐的桃花源。这篇文章小编将为大家提供《桃花源记》的译文,带你走进这个秀丽的桃源,体验古人的向往与追求。

桃花源的发现

话说在东晋太元年间,武陵有一位以捕鱼为生的渔人。他顺着溪水划船,心中无忧,竟忘记了路程的远近。就在此时,他偶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,岸边的桃树大约有数百步,没有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令渔人感到特别惊喜。渔人不禁想继续向前,想要探究这片桃花林的尽头。

随着船行进,他来到一座小山前,山下有个隐约透出亮光的小洞。渔人一时兴起,便舍下船,走进了这个洞口。

桃花源的景象

走进洞口,刚开始的空间非常狭窄,只能通过一人。但再向前走数十步后,豁然开朗,眼前展现出一片宽广的土地和整齐的房屋。这里有良田、美池,还有青葱的桑树和翠绿的竹子,古人所描绘的世外桃源,似乎就在眼前。

田间小路纵横交错,往来的大众在田地里耕作,男女老少的服饰都像是世外的恬淡生活。可见村民们都怡然自乐,和谐美满。渔人见到他们,村民们则对他产生了好奇,纷纷询问他从哪里来。

桃花源的生活

经过交谈,渔人了解到,这些世外人是当年避乱而来,他们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,已经不再知晓外面的全球。村民们好奇地询问现在是什么朝代,竟然完全不知汉朝和魏晋的存在。渔人便详细告诉他们,村民们听后感到震惊与惋惜。

随后,村民们热诚邀请渔人回家,摆酒杀鸡款待他。渔人在这个桃花源里停留了几天,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诚恳与和谐,愈发留恋这个世外桃源。

桃花源的离去

最终,渔人决定离开桃花源。他告别了热诚的村民,带着一些记号,试图找回原来的路。可惜当他回到武陵时,却再也找不到先前的路,失去了与桃花源的联系。他向太守讲述了他的经历,但太守派人前去寻找时,最终也迷了路。

后来,南阳的刘子骥听闻此事,心中向往,却在寻访途中病故,再也无人探访桃花源。这发生的一切,仿佛在告诉我们,一个人对理想与自在的追求,无论多么强烈,往往难以实现。

拓展资料

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通过渔人的偶然发现,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理想与美好的隐世乐土。对于现代人来说,这不仅是一段美好的传说,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:我们内心向往的桃花源,也许并不在遥远的山水之间,而是在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。桃花源的故事让人深思,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