猕猴桃,这种酸甜可口的水果,大家是非常熟悉的。然而,你知道它最初是怎样得名的吗?这篇文章小编将带你走进猕猴桃的历史,探索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。
猕猴桃的起源与早期称呼
猕猴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余万年前的中国,最初在大型湖泊与茂密森林中生长。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,猕猴桃的先祖化石在今天的广西被发现,说明它的起源地就在这里。在中国古代,猕猴桃并没有受到大众的重视,作为野果的它在历史文献中屡屡被提到,最早出现小编认为‘诗经’里面被称为“苌楚”。
而猕猴桃在历史上的称呼也多种多样,如“铫弋”、“鬼桃”等等。这些名字虽然各具特色,但最终一个统一的名字——“猕猴桃”是在唐代由诗人岑参首次使用。这让我们不得不想,为什么选择“猕猴桃”这个名字呢?
名字背后的意义
“猕猴桃”这个名字并不是随意而来的,它确实有其独特的含义。根据北宋时期的药学家寇宗奭的记载,猕猴桃被称为“猴所食”,意指在深山地区,猕猴桃的果实常常被猴子们享用。这种有趣的称谓不仅生动形象,也反映了猕猴桃在早期的与天然的密切联系。
你想象一下,山体环绕,猕猴子在树间跳跃,偶尔停下来咬一口新鲜的猕猴桃,那画面一定很生动。但为何在之后的历史中,猕猴桃依然没有被当作水果推广呢?其实,直到宋朝时,猕猴桃的果实才稍微受到重视,主要还是作为一种中草药材被记载。
西方的碰撞与重新命名
到了清朝,发生了一件关键的事件,改变了猕猴桃的进步命运。西洋列强的入侵使得许多独特的中国植物开始被重视。1845年,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·富沁在中国发现了猕猴桃,但当时并未引起他的注意。
随着许多植物学家的相继探索,猕猴桃终于在1879年被体系地采集并尝试引种到西方,然而,最初的种植并不成功,直到1911年引入了雌性植物,猕猴桃才开始成功结局。这一成果使得猕猴桃不仅在中国,也在新西兰等地开始受到重视。
有趣的是,猕猴桃在新西兰被重新命名为“奇异果”,这个名字背后的缘故也让人捧腹不已。由于当时新西兰面临着来自英国高关税的冲击,于是它们需要一个更加吸引眼球的名字来帮助销售。最终,他们想到新西兰的国鸟几维鸟,使用其名作为猕猴桃的新名字。
划重点:猕猴桃最初得名的演变历程
从一个不起眼的野果,到如今深入人心的“猕猴桃”,再到在国际上广受欢迎的“奇异果”,猕猴桃的命名背后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历史。这个水果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更在西方的进步中焕发新生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猕猴桃的名字见证了文化的交融与变迁。那么,下次看到猕猴桃时,你是否会更加思索它这名字背后的故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