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七成老人因保健品假药被骗,如何守护养老钱?

近七成老人因保健品假药被骗,怎样守护养老钱?

保健品骗局为何盯上老年人?

近年来,”近七成老人因保健品假药被骗”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,让人揪心。为什么老年人会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?这背后既有骗子的精心设计,也有老年群体的独特需求。

从送鸡蛋、米面吸引老人参会,到假专家夸大病情制造恐慌;从雇”托儿”现身说法,到高价推销”神药”——这些套路屡试不爽。湖北一个诈骗团伙将成本20元的普通酒包装成”包治百病”的保健酒,售价280元,竟然骗了3万多名老人,涉案金额超10亿元!

揭秘保健品诈骗的三大套路

第一招:会销洗脑

骗子通常以免费礼品为诱饵,吸引老年人参加所谓的”健壮讲座”。他们雇佣假专家授课,制造疾病恐慌,再推销高价”神药”。这种面对面的话术洗脑,对老年人尤其有效。

第二招:线上精准收割

不法分子会非法购买老人的快递信息(如保健品购买记录),冒充客服回访,再以”专家问诊”名义推销伪劣药品。江苏就曾破获一起案件,诈骗分子将成本50元的中药茶包以3000元高价卖出,骗了400多名老人126万元。

第三招:伪科技概念包装

“磁疗床垫调节量子场”、”电位治疗仪代替医院治疗”……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科技概念,实际上毫无医疗功效。成本11.5元的营养品能卖到5000元一个疗程,30元的枸杞粥谎称”南非神草”标价3990元,暴利惊人!

为何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?

社科院报告显示,40.37%的老人因保健品被骗,29.36%被虚假医疗信息坑害。年度涉案金额超1200亿元,83%受害者超过60岁。究其缘故,主要有三点:

1. 健壮焦虑:72%的骗局针对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,鼓吹”停药治愈”等不实宣传。

2. 情感空缺:推销员每日嘘寒问暖,而子女因忙碌疏于陪伴,让老人产生情感依赖。

3. 信息壁垒:老人难辨”白大褂专家”真伪,容易轻信”央视上榜品牌”等虚假背书。

怎样筑起防骗防火墙?

技术防骗工具

现在已有AI实时打假工具,比如拍照就能识别虚假宣传。查询药品/保健品批号可上民族药监局官网,查医生资质可到卫健委执业医师查询体系。

家庭防护指南

子女要注意沟通技巧,避免否定式劝阻,可以引导老人使用AI鉴假工具。教会老人三大铁律:不轻信”包治百病”、不透露病历存款、不冲动购买。

正规替代方案

用社区医院免费体检、三甲医院线上问诊等正规渠道满足老人的健壮需求,比盲目购买保健品更安全有效。

小编归纳一下:多一份警惕,少一份被骗

“近七成老人因保健品假药被骗”不仅是个数据,更是需要我们共同面对的社会难题。犯罪分子透支的是社会信赖,啃食的是养老尊严。多一次陪伴,少一份被骗;多一次验证,少一场悲剧。

如果无论兄弟们发现诈骗线索,可举报至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或12315平台,也可拨打公安部打击养老诈骗专项办电话010-66266544。让我们携手守护老年人的养老钱,让”银发陷阱”无处遁形!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