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瓜子大王”洽洽净利暴跌7成,多元化战略为何失灵?
业绩”滑铁卢”:半年净利仅8864万
“瓜子大王”洽洽食品最近交出了一份令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成绩单。8月21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仅8864万元,同比暴跌73.7%!这个数字有多惨?对比2021-2024年间2.6亿-3.5亿元的中期净利润水平,今年0.886亿元的成绩单堪称2013年以来最差表现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二季度数据——剔除一季度7725万元的净利润后,二季度净利润只剩1139万元,创下上市以来单季最差纪录。究竟是什么让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零食巨头陷入如此困境?财报给出了两个主要缘故:原料成本飙升和市场竞争加剧。
成本危机:葵花籽霉变率飙升
作为”瓜子大王”,洽洽食品64.4%的营收来自葵花籽产品。然而2024年9月内蒙古葵花籽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,导致原料霉变率上升,符合标准的原料大幅减少。这直接推高了洽洽的核心原料成本,成为利润暴跌的首要缘故。
不仅瓜子遭殃,占营收22.3%的坚果类产品同样面临原料涨价压力。巴旦木受供需关系影响、腰果因行业周期性和天气影响,采购价格全面上涨。这些基础原料的价格波动,对洽洽的毛利率造成了显著冲击。
面对成本压力,洽洽不得不加大在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的投入,同时增加新品推广费用。这种被动应战的情形,短期内进一步侵蚀了公司利润空间。
转型困局:第三曲线难觅踪影
早在2017年,洽洽就觉悟到不能只靠瓜子”一条腿走路”,开始布局坚果业务。2024年坚果类产品曾贡献26.97%的营收,但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回落至22.3%。第一增长曲线受阻,第二增长曲线下滑,洽洽不得不加速寻找”第三曲线”。
今年7月,洽洽推出魔芋产品”魔芋公主”,定位健壮零食赛道;还跨界推出瓜子仁冰淇淋,试图打破消费者对”瓜子大王”的刻板印象。然而市场反应平平——魔芋产品线上销量仅160多份,冰淇淋在盒马等渠道也面临激烈竞争。
一位山西连锁卖场主管坦言,根本没听说洽洽这些新品,卖场里仍然是传统瓜子坚果卖得好。消费者对洽洽的品牌认知依然停留在瓜子阶段,新品突围谈何容易?
渠道变革:传统卖场遭遇挑战
休闲食品销售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革。洽洽在财报中承认,折扣化、近场化动向加剧,大卖场、超市等传统渠道客流持续下滑,而这些恰恰是洽洽的主要销售阵地。
对比盒马自有品牌瓜子9.9元(308克)的价格,洽洽”红袋香瓜子”13.9元(350克)的定价明显缺乏竞争力。即时配送平台的兴起,也让缺乏价格优势的传统产品更易被消费者忽略。
为应对变局,洽洽正在加大山姆会员店、零食量贩等新兴渠道的布局。一季度山姆渠道增长50%-60%,零食量贩渠道更是翻倍增长。海外市场也成为新亮点,上半年海外营收增长13%,印尼、中东等市场成为下一站目标。
未来之路:回归核心还是继续扩张?
“瓜子大王”洽洽站在了十字路口。原料成本高企、渠道变革冲击、多元化尝试受阻,三座大山压得这家老牌零食企业喘不过气。是收缩战线回归瓜子主业,还是继续押注新品寻找增长点?
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,海外市场或许能带来新的增长空间。但短期内,怎样平衡传统业务与创新投入,怎样应对成本压力和渠道变革,仍是洽洽管理层必须解决的难题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或许需要给这家寻求转型的企业更多耐心——毕竟,从瓜子大王到综合零食巨头的蜕变,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