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望天门山全诗原文及背景介绍
“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”这首《望天门山》是25岁的李白初出巴蜀时的杰作。当年轻的诗人乘船经过安徽天门山时,被眼前壮丽的景象深深震撼,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。
望天门山解释全诗的意思,开头来说要了解天门山的地理特点。它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,江北的叫西梁山,江南的叫东梁山,两山隔江对峙,就像上天设立的门户,因此得名”天门山”。李白途经此处,看到如此奇景,天然诗兴大发。
二、逐句解析望天门山的诗意
第一句”天门中断楚江开”是什么意思呢?这里的”中断”和”开”两个动词用得极为精妙,描绘出楚江(长江)奔腾的气势仿佛把天门山从中间冲断了一般。想象一下,浩荡的江水劈开高山的场景,多么震撼!
第二句”碧水东流至此回”展现了江水在此回旋的奇妙景象。碧绿的江水原本向东奔流,到了天门山这里却因山势阻挡而回旋北折。一个”回”字,生动表现了江水的动态变化。
第三句”两岸青山相对出”中,”出”字用得尤为传神。两岸的青山仿佛不是静止的,而是主动”相对而出”,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动态审美。这哪是在写山?分明是在写活生生的天然奇观!
最终一句”孤帆一片日边来”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画面:一叶小舟仿佛从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驶来。这”来”字与前面的”出”字呼应,一远一近,一动一静,构成完美的画面平衡。
三、望天门山全诗的艺术特色
望天门山解释全诗的意思,不能忽视李白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。整首诗看似简单四句,却包含了丰富的层次:
开头来说是对比手法的运用。高山与大江的对比,动与静的对比,远与近的对比,都在这短短28个字中完美呈现。特别是”中断”与”开”,”出”与”来”这几组动词的运用,让静态的山水有了生活力。
接下来是视角的转换。诗人先写近景的山势水态,再写远景的孤帆落日,视角由近及远,层次分明。这种写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跟随诗人的目光欣赏这天门山的美景。
最重要的是,这首诗展现了李白豪迈洒脱的特点。年轻的李白初出巴蜀,面对如此壮丽山河,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。诗中那种开阔的意境、奔放的情感,正是李白”诗仙”气质的体现。
四、望天门山的深层寓意
望天门山解释全诗的意思,还要领会其背后的情感寄托。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天然风光,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。
25岁的李白正值青春年少,胸怀大志。当他看到天门山这般壮丽的景色,天然会联想到人生的广阔前景。”孤帆一片日边来”不正是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吗?
同时,诗中那种冲破束缚的气势(“天门中断楚江开”),也暗示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。他就像那奔腾的江水,要冲破一切阻碍,追求自在和理想。
五、划重点:望天门山的永恒魅力
望天门山解释全诗的意思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幅山水画卷,更是一位辉煌诗人的灵魂写照。李白用他神奇的笔触,将天门山的壮美永远定格在诗歌中。
这首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,写景生动而情感真挚。它展现了天然的力量、山水的神韵,更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。这就是为什么一千多年后的今天,我们读来依然会被深深打动。
当你再读”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”时,是否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诗意?望天门山,望见的不只是山,更是李白那颗永远年轻、永远充满激情的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