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不在其位:社交中的现实与价格法则
为什么”人不在其位”就没人理?
你有没有发现,无论你能力多强、人品多好,只要”人不在其位”,别人对你的态度就会截然不同?那个曾经在单位当领导时门庭若市的亲戚,退休后突然变得门可罗雀;那个生意红火时天天有人请吃饭的朋友,事业低谷时连微信都收不到几条。这不禁让人思索: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真的这么现实吗?
去年同学聚会上的一幕让我印象深刻。一个在北京创业成功的同学西装革履地出现,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商业成就。表面上看大家都对他热诚有加,可等他离席去洗手间时,却听到有人小声说:”他再风光,跟咱有啥关系?”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——原来在别人眼中,你的价格不在于你是谁,而在于你能为他们带来什么。
社交的本质是价格交换
成年人的全球里,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当你”人不在其位”时,那些曾经围着你转的人为什么会突然消失?由于社交的本质从来都是价格交换,而非单纯的情感维系。
我有个做汽配生意的叔叔,生意好的时候,各种客户排着队请他吃饭,礼物收到手软。可当市场突变,公司裁员后,那些”推心置腹”的”兄弟”一个个消失得无影无踪。有次他给过去关系很铁的人发微信,对方隔了很久才冷淡回复:”最近忙,有事吗?”这种转变让人心寒,却也揭示了人际关系的真相——利益不在,关系天然淡。
这种现象在职场上尤为明显。姑家大伯在单位任职时,每次聚会都有人围着他请教办事、敬酒套近乎。退休后,同样的场合,他却成了透明人。不是人情变冷淡了,而是他已经没有了能被”利用”的价格。这正应了那句老话:”在其位,谋其政;下其位,无人问。”
怎样面对”人不在其位”的现实?
明白了”人不在其位”的社会法则后,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?聪明的人早就懂得:与其抱怨世态炎凉,不如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。
开门见山说,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变化。当你风光时围着你转的人,多半是冲着你的位置和资源而来;当你”人不在其位”时,他们的疏远不过是价格选择的天然结局。接下来要讲,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人际关系上——那些在你低谷时依然陪伴的人,才是值得珍惜的真朋友。
更重要的是,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价格。真正的社交高手不会刻意炫耀外在成就,而是默默积累能帮助他人的实际能力。你能解决别人的难题,能为朋友搭桥铺路,哪怕穿着朴素,也会被认为”很靠谱”。这种价格不会由于职位变动而轻易消失。
小编归纳一下:认清现实,活出真我
“人不在其位”的社会现象虽然残酷,但也是人性使然。与其愤世嫉俗,不如学会在现实法则中游刃有余。记住,外在的风光转瞬即逝,真正的价格源于你能够为他人提供的帮助和支持。
下次当你感受到”人走茶凉”的落差时,不必太过伤感。这不是你的错,也不是别人的错,只是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。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上,当你拥有不可替代的价格时,”人不在其位”的困扰天然会减少。毕竟,最可靠的关系,是建立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,而非单纯的情感维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