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3年上半年,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曲折复杂,地缘政治冲突、通胀高企、需求收缩等多重影响交织,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严峻考验,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,中国外贸展现出超强的韧性与活力,一季度和二季度进出口额虽面临阶段性压力,但总体呈现“承压前行、结构优化、质效提升”的态势,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。
总体表现:规模保持韧性,季度走势回稳向好
海关总署数据,2023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9.89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.8%(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2.1%);二季度进出口总额10.34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4%(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8.6%),分季度看,一季度增速温和,二季度明显回升,展现出中国外贸在压力下的修复能力与增长潜力。
管全球外需持续疲软,中国出口依然凭借产业链优势、政策支持及市场多元化策略,实现了对东盟、欧盟、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稳定出口,进口方面,随着国内经济复苏步伐加快,大宗商品、关键零部件及消费品进口量增价稳,为全球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。
结构优化:市场、产品、贸易方式协同升级
国外贸的韧性不仅体现在规模上,更体现在结构的持续优化中,为高质量进步奠定基础。
strong>市场多元化深入推进,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
面对传统市场需求波动,中国积极开拓新兴市场,东盟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,2023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3.08万亿元,同比增长5.4%,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民族进出口增长9.8%,高于整体增速,对非洲、拉丁美洲出口分别增长7.9%和11.7%,市场布局更趋均衡,有效分散了单一市场风险。
strong>产品结构持续升级,高技术、高附加值产品表现亮眼
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稳定在58%以上,其中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太阳能电池“新三样”出口成为新增长点,上半年合计出口增长61.6%,拉动整体出口增长3个百分点,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家具、纺织、服装出口也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品牌建设实现提质增效,展现了中国从“制造大国”向“智造强国”的转型成果。
strong>贸易方式更趋合理,一般贸易占比提升
一般贸易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达64.2%,较去年同期提升1.6个百分点,表明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,外贸进步的内生动力持续释放,跨境电商、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进出口增长14.5%,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。
挑战与机遇:在复杂环境中积蓄进步动能
前,中国外贸仍面临外需不足、地缘政治风险、部分产业转移等挑战,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外贸进步的支撑影响依然坚实。
国内看,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,减税降费、通关便利化、信贷支持等政策红利不断释放,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、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影响进一步凸显,从国际看,RCEP(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)红利持续释放,成员国间关税减免和贸易便利化措施惠及更多企业;全球绿色转型、数字经济浪潮下,中国新能源、高质量制造等领域出口优势将进一步凸显。
欧班列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通道的畅通,为外贸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,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8641列,同比增长16%,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“钢铁驼队”,有效缓解了海运压力,保障了供应链稳定。
展望未来:巩固优势,开拓新局
望下半年,中国外贸将延续“稳中提质”的进步态势,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、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,以及新兴市场潜力的不断挖掘,中国外贸有望在规模保持稳定的同时,继续优化结构、提升质量。
国将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开放,深化与各国经贸合作,推动外贸创新进步,为构建开放型全球经济贡献更多“中国方案”,正如上半年数据所彰显的,中国外贸的韧性不仅源于自身产业链的完备与市场的广阔,更源于对全球化进步的坚定信念与合作共赢的开放胸怀,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,中国外贸必将在攻坚克难中行稳致远,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