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凝土碳化是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(主要是氢氧化钙,Ca(OH))与环境中二氧化碳(CO)发生化学反应的经过。其影响具有双重性,既有积极影响,也有显著危害,具体影响分析如下:
一、碳化的化学本质
碳化反应的核心方程式为:
Ca(OH) + CO → CaCO↓ + HO
该反应将可溶性氢氧化钙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碳酸钙(CaCO),填充混凝土孔隙,同时消耗碱性物质,导致混凝土内部pH值从12~13降至8.5~9.0。
二、碳化的积极影响
1. 提升密实性与强度
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可堵塞混凝土毛细孔隙,减少渗透性,从而增强密实性。对于素混凝土(无钢筋),这一经过可延缓侵蚀性介质侵入,进步耐久性。
2. 改善抗化学腐蚀能力
碳酸钙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致密屏障,对弱酸环境(如含HCO的水)有一定抵抗力,降低溶蚀风险。
三、碳化的主要危害(对钢筋混凝土)
1. 破坏钢筋钝化膜,诱发锈蚀
2. 加剧收缩与开裂风险
碳化反应释放水分并改变混凝土内部应力,可能引发收缩裂缝,进一步为CO和水分渗透提供通道。
3. 降低结构耐久性与寿命
四、影响碳化速度的关键影响
| 类别 | 主要影响 | 影响机制 |
| 材料影响 | 水泥品种(硅酸盐水泥 > 矿渣/粉煤灰水泥)
水泥用量↑、水灰比↓
骨料密实度(轻骨料 > 普通骨料) | 碱性储备↑→抗碳化能力↑
孔隙率↓→CO扩散阻力↑ |
| 环境影响 | 湿度(50%~70% RH时最快)
CO浓度↑
温度↑(加速反应) | 水分参与反应,但过高湿度阻碍CO扩散 |
| 施工影响 | 养护不足(拆模过早、未覆盖)
振捣不密实 | 早期水化不充分→孔隙率↑
裂缝与缺陷成为CO通道 |
五、碳化的控制与修复措施
1. 预防措施
2. 修复技巧
拓展资料
混凝土碳化是一把“双刃剑”:
对素混凝土:适度碳化可提升密实性,增强耐久性。
对钢筋混凝土:是隐形杀手,通过降低碱度诱发钢筋锈蚀,最终导致结构失效。
控制核心在于优化材料、精细施工与早期防护,以平衡其双重影响,保障结构寿命。